top of page

【24節氣-14】處暑 - 秋虎伴隨,一場秋雨一場寒


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,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,太陽到達了黃經150度。處暑的意思是說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!在這個時節,晴天下午的炎熱,不亞於暑夏之季,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“秋老虎,毒老虎”的說法。另外,處暑後,綿綿秋雨有時會提前到來,因此,諺語還有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之說。



☆ 祭祖、迎秋

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。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讚中元的民俗活動,俗稱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節”。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開始,就會有開鬼門的儀式,直到月底關鬼門止,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。據說普渡活動由開鬼門開始,然後豎燈篙,放河燈招致孤魂;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,架設孤棚,穿插搶孤等行事,最後以關鬼門結束。時至今日,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。

☆ 飲食提示

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。建議根據個人不同體質,選用如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蜂蜜、海帶、芹菜、菠菜、糯米、芝麻、豆類等食品,以起到調養身心的作用。

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「秋燥」有很好的預防效果,特別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,但是也需根據各人體質具體情況而定。選用如黃瓜、西紅柿、冬瓜、百合、白蘿蔔、胡蘿蔔及梨、蘋果、葡萄、荸薺、甘蔗、柑橘、香蕉、柿子、菠蘿、羅漢果、大棗和湯、粥等,這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,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。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、辣椒等辛熱食物,更不宜吃燒烤食品,以加重秋燥的。

☆ 處暑養生

不同於春天的雨水與夏天的濕氣,台灣的初秋風大加上濕度降低,天氣偏燥熱。中醫認為秋氣主燥,肺燥氣虛,容易耗氣傷陰,因此情緒容易低落,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、容易昏昏欲睡。

順應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的天氣變化,「養、收」是入秋的養生原則。這裡提供提神補元氣的小撇步:

1.早睡早起,儲存元氣,讓心情平靜

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,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。《黃帝內經‧素問》就說:「秋三月…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。」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,早睡早起。因此,清晨盡量早起迎接陽光,吸收陽氣與能量,增加抗病力。秋天晚上忌諱熬夜,因熬夜會增加燥氣,盡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。要儲備一天的體力,中午適當小睡是可以的。小睡能減輕壓力、增強記憶力、振奮心情,也讓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。根據研究指出,最適當的時間是30分鐘,不超過一小時。

2.慢跑、游泳,養神又排濕

壢新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威達在《四季養生小百科》一書裡說,秋冬季節適合放鬆的運動,最好能不帶任何思緒,讓身體自然運作。因此像慢跑、游泳這種具有緩慢、持續、動靜協調的運動就很適合秋天。

此外,這些運動能將夏末秋初藏在身體裡的濕氣引出,減少濕疹、香港腳等皮膚問題產生。運動本身可強化脾臟的運作,加強腸胃蠕動,幫助身體消化與吸收食物養分。

3.按壓穴道,搭配精油助提神

按摩穴道也可以幫助提神。按壓百會穴(頭頂正中央凹陷處)、太陽穴(頭部側面,眉尾凹陷處)、印堂穴(兩眉之間)、風池穴(頭後方枕骨下兩條大筋凹陷處)與神門穴(手掌下方豌豆骨內側)都有助於提振精神。

想要醒腦時,也可以利用精油輔助,按壓上述穴道,又以薄荷、薰衣草、茶樹精油的效果最好。

4.龍眼、茄子,補元氣的好食材

處暑是龍眼盛產的季節。中醫認為,龍眼味甘,性微溫,能消除疲勞,增強記憶力。工作若需要耗費大量腦力,吃龍眼可以達到補益效果。不過因為龍眼也有補血功能,熱性體質者應以攝取一份為限(10到13顆),否則容易上火,反而難入眠、暴躁易怒。

早晨來一碗粥,可兼具補充水分與潤燥,是處暑節令的理想料理。吃粥有助於健脾胃、補中氣,令人一整天神清氣爽。

《龍眼肉粥》

食材:龍眼肉5錢、紅棗5顆、白米適量。

作法:所有材料一起煮成粥,放少許冰糖後食用。有補益心脾氣血的作用。除了龍眼,茄子也是消除疲勞的蔬菜,食用時可以搭配雞肉,加入味噌拌炒,也是一道美味又增強活力的料理。

☆ 詩詞欣賞

憫農

(唐)李紳

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

四海無閒田,農夫猶餓死。

菊花

(唐)黃巢

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後百花殺。

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

(唐)李賀

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鉤。

何當金絡腦,快走踏清秋。

*本文的食材介紹及養生食物乃採中庸客觀的態度作為敘述記載,分別提供予葷素食者參考。
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