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24節氣-19】雨水立冬-立冬補冬,補嘴空


 

第十九個節氣--立冬

進入冬天的第一個節氣,

乃是冬天開始

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

國曆2018年11月7日19時31分

農曆 2018年九月(大)三十日

太陽到達黃經225°

 

兩分鐘秒懂立冬,請點擊影片 :

立冬的典故介紹:

中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:「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凍;三候雉入大水為蜃。」

第1到5天(一候)水開始冰凍:6到10天(二候)地漸漸冰凍;第10天到第15天(三候)。立冬後,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,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。

在明代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對「冬」的解釋是:「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」,也就是冬季開始,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,收藏入庫,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,萬物收藏,規避寒冷的意思。

各地的飲食習俗文化:

台灣在「立冬」這一天有「補冬」的習俗,經過一整年的辛勞,歷經寒暑,體力逐漸衰退,加上冬天天氣寒冷,需要多加進補、補充營養,以恢復元氣,抵禦寒冬,也就是俗語說的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。

在台灣,會在立冬這天以四神湯、當歸湯、燒酒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等方式進補,以儲備身體能量,度過寒冬。

立冬詩詞分享:

歷代文豪留下不少有關立冬的詩詞。

唐.李白《立冬》:「凍筆新詩懶寫,寒爐美酒時溫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滿前村。」詩仙李白把寒夜圍爐

喝酒驅寒,將月光當做滿地雪花的意境寫得出神入化。

明.王稚登《立冬》:「秋風吹盡舊庭柯,黃葉丹楓客裏過。一點禪燈半輪月,今宵寒較昨宵多。」明代詩人王稚登的《立冬》就愁苦得多。

宋.釋文珦的《立冬》:「吟行不憚遙,風景盡堪抄。天水清相入,秋冬氣始交。飲虹消海曲,宿雁下塘坳。歸去須乘月,松門許夜敲。」秋色與冬景在這裏更替,僧推月下門的意境多了一種寂寞。

立冬之日讀著這些詩句,在古詩詞裏品味立冬,彷彿有深入意境中的感覺。

立冬養生之道:

最早的中國醫學經典著作《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》中指出,立冬之後,養生應以“養藏”為原則,主張補腎藏精,養精蓄銳。

飲食部分,要少食生冷,宜食用一些滋陰潛陽,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。要多吃新鮮蔬菜,避免維生素缺乏。在此分享葷素食材供大家參考:

地瓜:地瓜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、糖、維生素A和維生素C,具有補虛乏,健脾胃、強腎陰及暖胃、益肺等功效。

白蘿蔔:白 蘿蔔含有較多維生素C,一定量的鈣,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常大。對冬季常見的消化不良、扁桃體炎等疾病有輔助作用。

高麗菜:高麗菜的維生素C和鈣含量非常豐富,增強抵抗力 ,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,是人體製造酶、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。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。

羊肉:冬季進補的目的,就是要養護人體的陽氣。羊肉就符合這樣的進補原則,寒冬吃過羊肉,冰冷的身體就會立刻溫暖起來。

生活起居方面,建議早睡晚起、日出而作,保持充足的睡眠,有利於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。

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控制情緒,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,含而不露,避免煩擾,使體內陽氣的得以潛藏。

結語:11月7日即將進入立冬囉!請大家要特別注意保暖,讓感冒病毒遠離身旁呦!

後面的小影片是小編跟朋友們迎接立冬進補的強檔影片,請點擊觀看: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